2021年4月9日 星期五

2021 報稅 (綜合所得稅申報):一次搞懂免稅額、各項扣除額、所得稅級距、累進稅率


綜合所得稅的算法是:

(所得總額總扣除額) x 稅率級距預繳總額 = 應繳稅金


➤ 所得總額 (總收入)

所得總額 = 年度總收入 (含薪水、利息、股利、基金收益、被扶養人的總收入…)

(1) 政府有資料的,都算收入

簡單講,能用身分證號碼查到的入帳都算收入
通過銀行往來的收入
基本上,政府都有資料的

(2) 尾牙獎品算薪資收入

有些公司把尾牙獎品當員工薪資
無良一點的,還會低價高報 (我是怎麼知道的?)
公司方面可節稅,但你得繳稅 (轉嫁,這樣就懂了)
所以抽到大獎,別急著高興
先算算得付出多少代價再說 (槓龜常客得到安慰)

(3) 存款利息是收入 (外幣利息也算)

是的,利息也是收入
利息有最多 27 萬的特別扣除額
多數人的利息收入最後不會被扣到稅的
除非是有 3,415 萬閒錢放定存的好野人 (以 0.84% 年利計)
此外,外幣定存的利息也算利息收入
以 5% 高利率外幣定存來算
存入的外幣價值 > 540萬台幣,所得的外幣利息就得繳稅
不過總利息還是會扣除 27萬,多出來才要繳稅
例如:總利息 30 萬,需要繳稅的利息收入是 30 - 27 = 3 萬

(4) 股利是收入 (股票股利也算)

股利也是收入,包含現金股利與股票股利
股利有 8.5% 扣抵稅額
若所得級距是 5% 的話
股利所得還能抵稅 (8.5% - 5% = 3.5%)
買賣上市櫃股票的獲利不算個人所得 (證券交易稅已經扣稅了)
但 2021 新增未上市櫃股票交易所得計入個人所得
有賣未上市櫃股票的要留意一下

(5) 被扶養人的收入要計入

扶養親屬不是只有享受對方的免稅額
被扶養親屬的總收入 (利息 + 股利 + 基金收益) 也得概括承受
通通計入報稅人的收入
若小資族想扶養收入超多的好野人親屬
小心稅率級距升一級,偷雞不著蝕把米

(6) 境外所得

若境外所得 > 100萬 (且基本所得 > 600萬),政府要課稅
常見的狀況是 KY 股 or 境外基金配息
以 5% 殖利率/報酬率來算
投資 > 2,000 萬,配息才需繳稅
多數人的境外所得是未達計稅標準
在國外當台勞者除外
(應該沒有人會自投羅網說海外所得要報稅吧)

(7) 退休金也要繳稅

退休金也算所得要繳稅 ? 是的,但先別緊張
月退會被當成所得的機會不高,一次領就得算一下

月退整年領 >78.1 萬 (月領 6.5萬)
超過的部分才算所得 (很少退休勞工能達這標準...)

一次領比較複雜一點,請記住 2 個數字
* 退休金免稅額 = 18 萬 x 年資
* 所得計算門檻 = 36.2萬 x 年資


例如:工作 20年
退休金免稅額 = 18 萬 x 20年 = 360萬
所得計算門檻 = 36.2 萬 x 20年 = 724萬
退休金 < 免稅額,所得視為 0Ex. 退休金 300 萬 < 360萬,年度所得 0
免稅額 < 退休金 < 門檻
扣除免稅額後的一半視為所得
Ex. 免稅額 360 萬 < 退休金 500 萬 < 門檻 724萬
(500 萬 - 360 萬) / 2 = 70 萬 視為所得
門檻 < 退休金
超過門檻的部分全視為所得
Ex. 門檻 724 萬 < 退休金 800 萬
800 萬 - 724 萬 = 76 萬 視為所得


➤ 各項扣除額

報稅時可扣除的分 3 大項:
免稅額、扣除額、基本生活費差額

(1) 免稅額:8.8 萬 / 人,滿 70 歲加碼為 13.2 萬 / 人

免稅額是算人頭的
除了報稅人自己算 1 份
每多扶養 1 人再多 1 份

但被扶養人的資格是有限制的
不是想申報就能報
超過 60 歲,可無條件申報
未滿 60 歲,得無謀生能力才能申報
無謀生能力定義:所得總額 < 8.8 萬

(2) 扣除額 (標準、列舉二擇一)

扣除額總共分 6 類
其中標準扣除額、列舉扣除額二擇一
2021 年報稅的標準扣除額是 12 萬
若花的錢遠比 12 萬多,建議用列舉扣除額
用列舉扣除額報稅,有些需附單據
標準扣除額單身 12萬,夫妻24萬
列舉扣除額房租支出,上限 12 萬
房貸利息,上限 30 萬
保險費,上限 2.4 萬
健保費、補充健保費實支實付
醫療費實支實付,保險理賠過的除外
捐款,上限是所得的 20%
薪資扣除額20 萬
年收不足 20 萬的,有多少扣多少
儲蓄特別扣除額有多少扣多少,上限 27 萬
教育學費特別扣除額大學以上子女,每人 2.5 萬
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每人 12 萬
限 5 歲以下,所得稅率 20% 以下
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每人 20 萬
長照特別扣除額每人 12 萬

(3) 基本生活費差額

這項是典型的「看的到、吃不到」
政府算出每個人基本生活費是 18.2 萬
基本生活費總額 > 免稅額 + 扣除額
差額的部分可再扣除

有收入的單身一人
免稅額 + 扣除額 = 40.8 萬
遠大於 18.2 萬,這項就別想了

申報扶養人數越多,才有機會
單薪的一家四口有機會扣一點點
雙薪的一家四口也別想了


➤ 所得稅級距

算完 (總收入總扣除)
接下來就是乘以稅率級距算出該繳多少稅
稅金是以級距課稅的
在 5% 範圍內的課 5%
超過的部分才以下一級距 12% 課稅

現在的算法都是先乘以稅率級距
再扣除多算的部分 (=累進差額)
應納稅額 = 綜合所得淨額 x 稅率 – 累進差額
所得淨額 (總收入 – 總扣除)
稅率
累進差額
0 ~ 540,000 元
5%
0
540,001 ~ 1,210,000 元
12%
37,800 元
1,210,001 ~ 2,420,000 元
20%
134,600 元
2,420,001 ~ 4,530,000 元
30%
376,600 元
4,530,001 ~ 10,310,000 元
40%
829,600 元


➤ 預繳總額

若有預先繳納的稅金
當然也得扣除,不然就重覆繳了

(1) 薪資預扣所得稅

有些公司會先預扣所得稅
其實是分期的概念,每月先繳一點
納稅時可以不用一口氣掏出那麼多
但基本上,該繳的稅金總數是一毛不少的

(2) 股利抵減稅額

股利所得雖然算收入
但可扣抵 8.5% 的稅
例如:股利收入 10 萬
抵減稅額有 100,000 x 8.5% = 8,500 元

當稅率是 5% 時
股利該繳 100,000 x 5% = 5,000 元
多出來的 3,500 元可扣抵其他的所得稅金

若稅率是 12% 以上
那就沒得扣抵了


➤ 綜合所得稅計算

當 (總收入總扣除) x 稅率級距總預繳 >0 時需繳稅
若 (總收入總扣除) x 稅率級距總預繳 <0 則可退稅

覺得複雜的話
可以試試財政部官網的 線上稅務試算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